信息公开-新闻内容

山西省铁路工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4-3-1
山西省铁路工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3年制)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70060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交通运输大类
(70)
城市轨道交通类 (7006) 城市轨道交通(700604) 车站客运服务人员(4-05-02-02)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岗位
城市轨道交通值班岗位
安检员证;普通话证;计算机技能水平证书;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应用人才测评项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证书。
车站行车作业人员(6-24-02-01)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个或2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企业运输管理部门,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以下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
1.素质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3)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继续学习的基本素质。
(4)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
2.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和心理学基础知识。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结构。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规章制度。
(5)能进行售票检票作业并处理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常见故障。
(6)能综合运用客运设备实施进行客流组织。
(7)能使用行车设备按照行车规章办理行车作业。
(8)能使用抢险救灾工具处理车站突发事件。
(9)具备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0)掌握钳工(初级)、电工(初级)实操技能。
3.能力
通用能力:
(1)能综合运用客运设备实施进行客运组织。
(2)能使用行车设备,按照行车规章办理行车作业。
(3)能使用抢险救灾工具,处理车站突发事件。
专业技术技能:
方向1—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1)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乘客服务中的常见问题。
(2)能提供简单的英语、手语服务。
方向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
(1)能对车站设备进行监视、操作和应急处理。
(2)能办理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3)能协助办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1门,专业核心课8门,专业(技能)方向课10门,选修课7门。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解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同学们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內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 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机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线网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 辆及车辆基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设备、城市轨道交通 的运营管理等。要求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144
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体系、调度中心紧急疏散、信号设备故章、列车故障、供电设备故障等。要求学生掌握大客流、火灾、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路外伤亡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108
3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的基本知识、职业礼仪、仪容神态、服饰礼仪等。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仪态礼仪、沟通礼仪、服务礼仪,具备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投诉处理的能力。 144
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各生产部门安全管理规定、危险源的相关知识等。要求学生具备能识别工作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力。 144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组织架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调车工作组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指标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办法等。要求学生具备轨道交通车站的运营作业能力,能进行基本的行车计划、行车调度等作业。 180
6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本课程内容包括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终端设备的布局和结构、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票卡种类及使用范围、AFC 系统清分系统和清分规则;要求学生会使用闸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等设备,能按票务管理工作要求完成售检票作业。 108
7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本课程内容包括车站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车站平面布局、客流等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客运组织的节本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日常客运设施设备完成工作日客流组织、节假日客流组织、大客流组织。 108
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本课程内容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电梯、配电与照明系统、安全门、IBP 盘、报警系统、环控系统、环境与监控系统等设备。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运行,具备操作设备、管理设备、维护设备的能力。 108
 
2.专业(技能)方向课
方向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时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方向 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 本课程内容包括服务礼仪、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处理乘客投诉的一般原则。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乘客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具备正确处理乘客的纠纷与投诉的能力。 72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英语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常用客运设备的专业英语词汇、问路、指路英语词汇及常用对话、售检票服务、乘车服务、应急服务的英语词汇及常用对话。要求学生掌握 基本的交流用语,具备服务轨道交通国外乘客的能力。 108
客运服务管
理实训及考核
本课程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人员的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相关流程、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特殊乘客服务,纠纷问题的处理等。 72
消防与急救技能实训及考核 本课程内容包括安检设施设备的操作、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违禁运输品,危险品的识别。培养学生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安检方面各种事件的能力。 72
安检员实训及考核 本课程内容包括安全门与信号系统的控制操作、故障类型和处理程序。要求学生能够参照相关程序,完成安全门和车门信号系统的操作、安全门故障处理等任务。 7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监控系统 本课程内容包括综合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监控子系统操作管理规定、对异常工作状态进行判断和报警确认、综合后备盘(IBP)的功能分区等。要求学生具备操作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维护车站安全的能力。 7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组织 本课程内容包括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软件、行规章、道岔操作程序、列车进路、接发列车、正常情况 和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救援列车与工程车等。要求学生掌握道岔操作、列车进路、接发列车,具备行车组织的能力。 108
行车组织实训及考核 本课程内容包括运营调度作业、接发列车作业、手摇道岔作业、列车反方向作业、列车退行作业、列车救援作业、列车运行调整等。依据技能鉴定相关要求执行,并注重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消防与急救技能实训及考核 本课程内容包括车站消防设备操作,车站疏散引导、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操作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正确的操作流程,参照相关要求,完成灭火器使用及急救等任务。 72
仿真调车作业计划及考核 本课程内容包括制定计划、车辆段的编排、调车作业、调车故障处理等,要求学生完成仿真调车任务 72
3.实训
(1)根据本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用的综合项目方式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证书。
(2)由企业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对应岗位现场操作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学生安全与日常管理。聘请本专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实践进行全面的指导,校内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实训成绩的汇总等。
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师傅、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多方面的学生实训考核体系。
4.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 环节。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实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28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240;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集中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强化实训环节。加强实训教学,实训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64%。积极推行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根据专业实际,或分阶段安排。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设置中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1%。
初中起点(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教学计划明细表

说明:1除岗位实习周学时为30学时外,其余周学时为28学时;
2总学时3240,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1080,占总学时的1/3。
3理论学时1168,实训教学学时2072,占总学时数64%。
九、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本专业要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养名师、打造队伍的理念,顶层设计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师资队伍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对照行业标准和本专业教学要求,以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强团队素质培养,加大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引进,促进双师结构的优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本专业配置21名教师。
专业教师配备明细表
师资类型 人数 学历要求 专业资格要求 备注
专业带头人 1 本科及以上 高级讲师 双师型教师
骨干教师 3 本科及以上 高级讲师或讲师 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 13 本科及以上 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 双师型教师
兼职教师 4 本科及以上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注:“双师型”教师团队占比达到60%以上。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室是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平台,是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而提供的基本硬件。
实训室要求实训环境仿真,实训过程真实,实训技术先进,实训项目具有典型性,实训内容更加综合,实训基地管理规范。
校内实训室包括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室、形体室、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实训中心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按50人的教学班配置)
 
 
校内实训基地明细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1 计算机实训室 配有售票软件的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实训;轨道交通人工售票软件实训
2 语音室 配有标准语音软件的计算机 客服服务语言实训
3 形体室 配有形体训练必需的设施设备 车站服务礼仪实训
4 电工技能实训室 配有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台 电工操作技能实训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实训室 配有车站模块、售检票系统模块、车体模块、仿真沙盘模块等实训设备 车站认知实习;安检员实训;自动售检票(AFC)实训;
仿真调车作业实训;客运服务管理实训;行车组织仿真实训;安全门与车门实训
6 消防器材室 配有完善的消防器材10 套 消防与急救技能实训
7 钳工实训室 配有完善的消防器材10 套 钳工技能实训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本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和实训资源,具有-定规律,且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学生直接参加校外生产和实际工作的重要训练场所。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育特色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岗位实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搭建平台。


校外实训基地明细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合作单位(企业)名称 单位所在地 岗位实习人 主要实习內容
1 城轨实训基地1 中安保安地铁服务公司 北京 80 站务
2 城轨实训基地2 恒安卫士地铁安检公司 武汉 80 安检
3 城轨实训基地3 中铁三局广州公司 广州 80 地铁施工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合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文、历史课程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信息技术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主要采用指导法、练习法、讲解法、示范法。
2.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专业岗位要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技能课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管理、城市轨道运营票务管理主要采用讲授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消防与急救技能实训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进行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这里的教学评价主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的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应以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要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与爱护设备工具、保护环境等意识和观念的树立。
1.过程性评价
(1)出勤:全勤满分,缺勤根据学期课程课时数量制订细则。如缺勤1次扣1分或2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出勤分扣完为止。如出勤次数超过全学期上课次数的1/3,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2)课后作业
每学期至少全部学生作业批阅5次,每次作业批改按A、B、C三个等级评价。5次作业中5A为满分,有一个B扣1分,有一个C分扣1.5分。
(3)课堂提问和讨论(包括课堂表现、实训过程表现)每学期老师对每个同学至少记录3次,用A、B、C标记。全A满分,有一个B扣1分,有一个C扣2分。
(4)课堂训练
结合课程内容,以技能、任务等单项实训项目进行训练,撰写相关分析报
告等内容。每学期课堂训练不少于3次,以3次为例,每次报告按百分制赋分。3次平均分权重即为该项目评价分值。
(5)课程类型不同,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规律可添加评价项目。
2.结果性评价
(1)理论考试
每门课应结合课程性质、课堂内容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提出考试题型和各种题型的比重,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计算题、小论文、作文等,进行百分制考核。
(2)实践考核
所有实践考核以实训任务为依托,以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为考核依据。如对实践过程的表现与贡献,实践成果等进行考核,并要有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可从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素质培养、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操行评价
操行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进行,按照学校校规校纪,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随时记录,作为毕业考核内容。
(4)岗位实习的考核
本专业应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组织的考核组,结合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能力和完成任务以及企业文化认同等情况进行考核,结合专业设计详细的岗位实习考核方案。
(六)质量管理
1.健全教学组织管理机构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本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任主任委员,委员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熟悉教学工作的教学骨干、企业能工巧匠(最少2人)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校长领导下对本专业教学及其管理,教学改革措施,有关本专业建设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本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推进教学改革。每学期最少召开一次会议。
(2)教学督导
在学校督导机构的领导下,成立本专业的督导组,一般由3人组成,督导
组成员一般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本专业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其他专项问题提出建议性意见和建议。
(3)教研组(专业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进行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风教风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都是以系为依托贯彻落实的。专业教研组由本专业的全体教师组成。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及教研管理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
(3)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4)校企合作制度
(5)招生就业管理制度
(6)学生管理及德育制度
3.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1)专业教学周例会
每周召开次本专业教学例会制度,教学例会负责布置教学工作,及时通报和研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本专业教学有序进行,负责传达学校有关精神,落实学校有关任务。
(2)教师相互听课
专业老师要相互听课,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互相听课,可以切磋教学技艺,相互提升教师水平,每位老师每学年必须相互听课10次以上。
(3)学生评教
每学期中,以专业为单位,选取部分学生、课代表和学生干部,举行学期座谈会,给学生以畅通的反馈本专业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使本专业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学生可随时应立用多种手段反馈信息。
建立信息员周反馈机制,本专业每个班选举一位信息员,将每位老师每节课上课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每周定期上交反馈信息表。
每学期期末,以班为单位,给每位代课老师填写代课老师评分表,对代课老师任课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教学检查
一个学期中,本专业安排不少于3次的集中教学检查。教学情况的检查工
作贯穿始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注意归纳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者在日常教学检查中的预见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
(5)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建立专业的常态化全员全部内容诊断与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项目 毕业条件具体说明
理论考查考试 合格
岗位实习成绩 合格
实习报告(总结) 合格
学生操行鉴定 合格
技能资格证书 建议至少取得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3年)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7001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
1 电力机车学习司机、机车检查保养员、机车整备工 电力机车钳工、机车检查保养员、机车整备工 电力机车驾驶
2 电力机车钳工、机车电工 电力机车钳工、机车电工 电力机车检修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段(厂)、车辆段、车站、编组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及生产企业运输部,培养从事电力机车驾驶、电力机车检修、地勤、机车维护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3)具备基本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能力。
(4)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质量意识,有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5)具备人际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的意识。
(8)具有适应本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心理素质和能力。
(9)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专业知识
(1)掌握机车机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应用知识。
(2)掌握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的构造、作用、维护与检修知识。
(3)掌握电力机车牵引变流与供电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维护与
检修知识。
(4)掌握铁路相关法律法规、行车安全规章及作业标准。
(5)掌握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的基本知识。
(6)掌握电力机车运用与管理基本知识。
(7)掌握电力机车故障综合分析与处理基本知识。
(8)了解电气化铁路、铁路通信信号的基本知识。
(9)具备电力机车检修与维护常用设备、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技能。
3.专业技能
(1)能进行电力机车司机整备作业、检查与维护。
(2)能按照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进行出乘作业。
(3)具备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基本技能。
(4)具备对电力机车运行中故障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
(5)能对电力机车机械部分、传动及控制系统进行常规维护,并 能完成维护报告。
(6)能对电力机车主要电机、电器、制动机进行维护及检修,并能完成检修报告。
(7)具有电力机车总体及主要部件、系统的一、二级检修基本技能。
(8) 能正确执行行车安全有关规章、作业标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1门,专业技能核心课10门,专业技能课8门,选修课5门。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技能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解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
1.公共基础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6学时)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
(3)哲学与人生(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28学时)
职业道德与法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本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5)语文(256学时)
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读写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有关专业的科技读物,能写常用的记叙文、议论文和专业应用文,具有一定的文艺鉴赏能力,达到一定的口头表达水平。
(6)数学(200学时)
主要学习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极限、连续、导数及其应用、微积分)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熟练的基本运算技能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7)英语(100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学习相当于高中程度的英语知识,并加强读、写、听、说等各方面的训练,为今后阅读科技文献和自学外语打下较好的基础。
(8)信息技术(136学时)
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系统及操作指令,使学生掌握中文录入的基本方法,通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一般的文字、数据和图形处理,掌握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技术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历史(6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
(10)艺术(60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
(11)体育与健康(148学时)
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专业核心课
(1)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72学时)
主要学习交、直流电路和简单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及分析,掌握电工仪表等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进行交直流电路的定律验证实验。了解通用电工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安全用电常识,掌握各类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类电线(导线、绝缘材料、专用通信电线、宽带线、电话线、电缆和光缆等)的识别和连接方法,重点掌握低压配电线路的安装、维护以及各类接触器、继电器、电动机的结构和维护知识。
(2)电子技术基础及技能 (96学时)
本课程是由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估算方法,了解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等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并有初步应用能力,了解脉冲的产生及整形电路、A/D、D/A转换等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熟悉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了解电子产品装接操作安全、简单钳工操作技能、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实训准备工序、手工焊接技能、简单电子电路工艺识图、简单电子产品装配实例等。了解有关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突出工艺、强调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实现职业实践中适用的技术要求。
(3)机械制图(108学时)
能够看懂机械制图、装配图,会绘制机械零件图;了解典型机构、机械传动知识,了解常见机械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
(4)机械基础(32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5)金属加工与实训(64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标准》开设,并与本专业密切结合。
(6)电力机车总体及走行部(92学时)
掌握机车车体及走行部的结构、原理,熟悉机车转向架的组成、轮对及电机悬挂、基础制动装置(闸瓦制动、盘式制动)、机车车体支承装置、牵引缓冲装置;掌握机车检查维护方法、走行部检查程序和要求。
(7)电力机车电机(116学时)
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电力机车用交、直流牵引电动机、主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异步劈相机及各种辅助电机的原理、作用和结构特点;掌握直流牵引电动机的换向特点及改善换向的措施;会分析牵引电动机的特性曲线;会分析有关设备故障原因,并能进行应急处理。
(8)电力机车电器(60学时)
掌握受电弓、真空及空气断路器、继电器、电空及电磁接触器等主型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司机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变流器柜,高、低压电气柜、列车供电柜等设备的基本结构。
(9)电力机车控制(116学时)
了解主型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点,掌握电力机车各种调速方式的原理及性能分析,掌握电力机车各种电气制动方式的原理及性能分析,掌握主型机车的电气线路分析,掌握电力机车自动控制的一般原理以及自动控制各个环节的关系,掌握主型机车的电气线路常见故障,能熟读电力机车各种电气线路图,能处理电路常见故障。
(10)电力机车制动技术(32学时)
掌握DK-1(或CCBⅡ)型电力机车电控制动机主要部件的结构及电空制动的工作原理;熟悉制动机各部件基本结构及综合作用原理;掌握制动机试验程序及常见故障的类型与处理方法;了解制动新技术,能操纵、检查制动机,能分析处理制动机常见故障。
3.专业(技能)方向课
专业课程:
(1)电力机车运用与规章(56学时)
理解电力机车运用的相关知识,掌握行车信号、行车闭塞法及行车规章、操纵规程、安全生产等内容。
(2)列车行车安全装置(40学时)
了解现代安全理论及机务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掌握LKJ-2000 型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使用方法;熟悉轴温报警装置、列尾装置等行车安全装置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3)电力机车牵引操纵(60学时)
掌握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过程、机车模拟驾驶、机车检查方法,了解牵引计算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会分析解决行车中的突发问题。
(4)电力机车电子技术(40学时)
掌握主型电力机车电子柜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力机车逻辑控制系统和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使用维护方法;初步了解数字通信、机车总线技术。
实训实习课程:
(1)电力机车乘务员基本技能实训(56学时,约为2周)
通过更换不良闸瓦、调整闸瓦间隙、更换不良制动软管、解体检查13 号车钩、更换不良电刷、调整头灯焦距等技能强化训练,掌握电力机车乘务员自检自修工作的基本技能。
(2)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56学时,约为2周)
通过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化、呼唤应答标准化、LKJ-2000 型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操作方法及手信号、旗语、音响信号等的实训,掌握电力机车乘务员乘务作业标准化基本技能。
(3)电力机车检修基本技能实训(112学时,约为4周)
掌握电力机车电机、电器、变流系统的维护、检修,通过检修车体、构架与附属装置、牵引与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轮对与电机组装技能训练,掌握电力机车机械部主要部件检修的操作技能。会进行电力机车DK-1(或CCBⅡ)型制动机及各主要部件的检修,掌握电力机车制动机五步闸试验及常见故障处理。
(4)电力机车驾驶综合实训(224学时,约为8周)
掌握电力机车走行部检查、维护方法、操作步骤,并能排除故障;掌握电力机车上部检查及试验方法,能进行电力机车制动机操作及试验;掌握机车模拟驾驶的方法、技能,掌握电力机车乘务员乘务作业基本技能。掌握电力机车设备布置方法,会进行高、低压试验,会分析判断和处理一般电气线路常见故障。
4.选修课
(1)客运服务礼仪(65学时)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65学时)
(3)机车网络技术基础(65学时)
(4)专业英语(65学时 )
(5)检测技术(65学时)
5.综合实训
(1)根据本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综合实训,以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的综合项目方式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证书。
(2)由企业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对应岗位现场操作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学生安全与日常管理。聘请本专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实践进行全面的指导,校内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综合实训成绩的汇总等。
综合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师傅、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多方面的学生综合实训考核体系。
6.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 环节。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初中起点(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期 理实一体教学 实习实训(周) 考试 入学国防劳动教育 机动 毕业考试鉴定 学期总周数 备注
1 18 0 1 1 0 0 20  
2 16 2 1 0 1 0 20  
3 16 2 1 0 1 0 20  
4 14 4 1 0 1 0 20  
5 10 8 1 0 1 0 20  
6 岗位实习 6个月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按学期分配(单位:周)
1 电力机车乘务员基本技能实训 56   2        
2 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 56     2      
5 电力机车检修基本技能实训 112       4    
6 电力机车综合实训 224         8  
7 岗位实习 720           6个月
合计 1168   2 2 4 8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计划总表
说明: 1.  除岗位实习周学时为30学时外,其余周学时为28学时;
2. 总学时3240,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1088,,约占总学时的1/3。
3. 理论学时1412,实践性教学学时1828,占总学时数56.4%。
九、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
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需配备教师教师10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5人,助理讲师3人,专业带头人1人,“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行业企业经历教师3人,高级工、技师、工程师4人。
围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建设内容,按照引进、培养、聘请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加大引进:根据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提高整体实力。
着力培养:制定并落实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任教师轮流定岗实践计划。培养骨干教师到合作单位、高职院校、专业团体学习或兼职研发项目。
2.教学设施
本专业需配备的相关实训室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套(组) 备注
1 电工电子实训室 试验台 13 可满足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电工应用等课程的实验
2 电力拖动实训室 操作台 40 可满足电机的操作实训
3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实训台 5 可满足工业电气控制、传感器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4 供电实训室 配电柜 3 可满足铁路供电的操作实训
5 液压实训室 操作台 4 可满足液压传动类实验
6 钳工实训室 实训台 40 可满足钳工实训
7 中级电工维修实训室 实验台 20 可满足模拟电路、电工等实训
 
 
 
 
专业实训室
序号 实训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台/套)
1 自检自修作业技能训练场 车钩(普通车钩、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半永久牵引杆) 各2
牵引电机(交、直流) 各2
单缸制动器 5
列车管 5
机车头灯 5
2 机车乘务标准化作业技能训练场 机车模拟驾驶装置 2
LKJ-2000型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 5
3 机车检查、电气动作业及故障处理技能训练场 机车司机操作台 2
机车整车(或机车驾驶仿真系统) 1
机车电器柜 2
4 制动机操纵及故障处理技能训练场 制动机实验台 2
空气管路柜 2
制动机模拟试验台 5
制动机(DK-ǀ 或CCB-ǁ ) 5
5 电机电器检修训练场 三相异步电动机 10
小型直流电机 10
牵引变流器 1
受电弓 2
断路器(空气、真空) 各2
司机控制器 10
位置转换开关 5
受电弓试验装置 1
断路器试验台 1
电机试验台 1
位置转换开关试验装置 1
6 制动机主要部件检修训练场 空气阀 10
中继阀 10
电空制动控制器 10
分配阀 5
作用阀 10
阀类试验台 2
 
 
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专业 内容 实训实习
1 中铁三局运输分公司一段校外实训基地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驾驶、
电力机车检修
实训、岗位实习
2 中铁十局运输分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驾驶、
电力机车检修
实训、岗位实习
3 中铁三局运输分公司二段校外实训基地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检修 实训、岗位实习
4 中铁六局运输分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驾驶、
电力机车检修
实训、岗位实习
5 中铁一局运输分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驾驶、
电力机车检修
实训、岗位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同时完成40名学生的车辆运用、检修实训,并能安排学生的食宿。指导师傅均为现场技术骨干,有较强的业务技术和学生管理能力。
3.教学资源
教学选材:学校以市场为需求,学校根据企业反馈紧跟市场需求,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跟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选用教材。
图书文献:根据本专业开设课程计划,配备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以提供学生查阅,提高其知识面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眼界,从而辅助提高其专业技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配备与本专业相关的视频、音频素材、教学课件、校本教材、校本实训指导书、数字化教学案例库、应用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使得教学过程形式多样话,进一步丰富内容,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
4.教学方法
依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所有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岗位需求,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要求,主要开展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课程教学方法。
5.学习评价
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监控体系,实行“行业—学生—学校—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学生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家长问卷等调查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等形式,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形成以学生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教学实践活动、阶段测验、终结性评价等内容,体现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业考核评价是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形成性考核占30-50%(根据课程性质选择权重),终结性考核占50-70%(根据课程性质选择权重)。课程性质及目标要求的不同比例可做适当调整。
操行评定主要由班主任进行,按照学校“四色文化”建设设定指标,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随时记录;岗位实习评价由实习单位进行,在每个岗位或部门实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定;毕业考试选择核心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
除岗位实习设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外,其他每个考评价模块满分为100分。
6. 质量管理
(1)学校层面
学校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日巡课、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系部层面
系部依照学校教学标准要求和专业课程标准,组织组内教师定期开展教学听课互评,教学教改研讨等活动,每学期1-2次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室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严明教学工作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
3.教师层面
任课教师根据所承担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充分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整理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缺点和机遇,因材施教后,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定期进行每单元的测验与反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时更新的形成性评价来促成更好的终结性评价,并实现理想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形成阶段性实时管控的任课教师课堂内教学质量管理规范。
4.学生层面
招生就业科牵头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1.课程学习成绩要求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有考试课和考查课应考核合格,达到培养规格中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2)岗位实习需完成规定的学时要求,且鉴定合格。
(3)“专业技能考核”成绩需合格。
2.其它要求
(1)社会实践:实践报告评定为“合格”。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应考核合格。
(3)操行评定需达到合格以上。
(4)建议至少取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工程测量技术(3年)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工程测量技术(62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工程测量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面向测绘、水利、电力、公路、铁路、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筑等行业,能胜任工程建设、勘察、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的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测绘技术保障。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62 测绘地理信息类6203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448 工程测量工程技术人员(4-02-02-02) 工程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地籍测绘员、摄影测量员、大地测量员 工程测量工、地图制图工、地籍测绘工、摄影测量工、大地测量工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个或2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1.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完成实际测量任务;
2.掌握工程测量技术施工放样;
3.掌握测量仪器工作原理及构造;
4.能够熟悉测量相关法律法规,并且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工作;
5.能够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选用,熟练运用相关的换算;
6.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
7.会排除测量仪器故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职业荣誉感,热爱测绘,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3)具有政治责任感和国家版图意识,确保地理空间信息安全。
(4)能够遵守测绘技术标准、规范图式和操作规程。
(5)具有科学精神,能够积极进取,不断提髙创新意识和能力。
(6)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7)具有法制观念,能依法测绘,安全生产,合法经营。
(8)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友爱互助,文明作业。
2.知识
(1)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掌握工程施工和识图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识读工程图样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制图。
(3)能进行计算机文字处理、数据库数据录入,会应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计算,具有测绘信息资料整理归档和管理的能力。
(4)掌握测图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变形监测网测设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
(5)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信息测绘的知识,能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信息测绘。
(6)能熟练使用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
(7)具有一定的获取、应用测绘新技术的能力。
(8)掌握高铁施工测量新技术并很好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9)掌握BIM建模初级技术,通过BIM三维可视电子模型找到施工测量基础资料;通过检测系统对竣工的铁路进行数据检测;通过对比各项设计指标,评定出铁路施工质量。
3.能力
(1)掌握典型工程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等方面的知识,会合理选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典型工程施工放样。
(2)能使用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
(3)能进行CPI、CPII控制网复测工作;能够进行CPIII点位测量及数据处理;能进行高铁构筑物变形监测、外业观测及数据处理;能进行板式无碴轨道精调;能进行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成果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评估;能进行高速铁路竣工测量、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
(4)掌握变形监测网测设、变形测量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变 形观测及数据处理。
(5)会使用常见工程平差软件。
(6)了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字化测图技术与方法,对数字化地形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测图、能识图。
(7)掌握地籍测绘方面的知识,能进行地籍调查、地籍测绘。
(8)使学生获得像片解析的基础知识和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点位测定的作业过程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并了解基于航空遥感影像的摄影测量定位定向的最新发展;能熟练使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土木工程识图 土建工程CAD 工程测量基础  
工程施工测量
 
高速铁路技术 铁道  概论 控制测量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1门,专业核心课7门,专业(技能)方向课6门,选修课7门。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解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內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核心、(技能)方向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土木工程识图(铁道工程类)
 
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基本体的投影、轴测投影、组合体的投影、工程图样表达、铁路线路工程图识读铁路桥梁工程图识读、铁路涵洞工程图识读、铁路隧道工程图识读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铁路施工所必须理解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施工测量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72
2 土建工程CAD
 
了解CAD软件的整体框架,掌握CAD软件主要命令的功能,能够运用CAD命令完成二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能运用CAD模块工具完成图形对象的深加工,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地形图的能力;会用CAD命令和功能解决图形绘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教会学生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方法及绘制工程图纸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快速绘制和编辑施工图。 108
3 工程测量基础(铁路测量)
 
了解测绘学的基本知识,熟悉测量中水准仪、全站仪等常用仪器,掌握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的各种方法,学会高程、坡度、角度、距离等的放样,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对地形测量整体工作程序的各环节有所把握。本课程通过学习测量理论,方法,测量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会理论结合实践,把所学测量知识用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测量放线工的岗位职业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测量放线工作。 36
4 控制测量
 
了解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精密导线测量的方法;掌握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能够利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会应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和坐标换算,培养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法、外业作业基本技能、内业数据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工程控制网的设计、勘踏、选点、造标、埋石等工作,并能熟练地操作仪器获得合格的观测成果。 108
5 工程施工测量(铁路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铁道线路测量、桥涵测量、隧道测量、站场测量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铁路线桥隧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仪器的使用,并具备野外作业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60
6 高速铁路技术 主要学习高速铁路路基的填筑与质量检测方法、高速铁路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的类型及其施工工艺、高速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通过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8
7 铁道概论 主要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纵断面及限界、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学习和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72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GPS测量技术 了解GPS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GPS测量的技术和方法;能够使用GPS进行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以此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原理及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测量工作,处理突发问题,能与实际施工相结合。 108
2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控制网复测与加密,CPⅢ网的布设与测量,施工测量,变形监测,竣工测量,轨道精调。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速铁路三网合一的控制网内容,线桥隧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仪器的使用,并具备野外作业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72
3 工程变形监测
 
了解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方法,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变形监测控制网施测、变形观测及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编,会进行变形监测精度分析,编制变形测量方案。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以及监测仪器的使用,使学生具备工程监测需要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108
4 地籍测量
 
主要内容有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等级调查、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籍测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地籍数字测量技术与方法,能在信息技术平台(GIS)上分析、解决国土资源 管理业务相关的技术问题。 72
5 BIM建模技术
 
认识Revit2016基本界面,能根据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建立标高及轴网;能根据梁柱及基础施工图创建及定位柱、梁、基础;能根据建筑平面图创建及定义内外墙体、幕墙;掌握门窗的定义及创建,掌握幕墙门窗的嵌套,掌握飘窗、百叶窗的创建;掌握楼梯的台阶分发及创建方法,掌握楼梯扶手、室外台阶及扶手画法;掌握室外场地的建立方法,建筑周边构件的插入方法以及图形渲染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BIM建模初级技术,并通过国家级BIM资格证书考试;能够在三维可视电子模型中找到施工测量基础资料,可以通过检测系统对竣工的铁路进行数据检测并将数据输入铁路模型,包括对路基、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检测以及列车运行的动态检测数据。通过对比各项设计指标,评定出铁路施工质量。 108
6 数字化测图技术
 
主要内容由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地图在线形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数字化测图技术与方法,能测图、识图。 108
3.实训
(1)根据本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以工程测量技术的综合项目方式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证书。
(2)由企业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对应岗位现场操作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学生安全与日常管理。聘请本专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实践进行全面的指导,校内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实训成绩的汇总等。
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师傅、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多方面的学生实训考核体系。
4.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 环节。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实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28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学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240;
公共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强化实训环节。加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64%。积极推行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根据专业实际,或分阶段安排。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设置中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
初中起点(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明细表
 
说明:1.除岗位实习周学时为30学时外,其余周学时为28学时。
2.总学时3240,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1080,占总学时的1/3。
九、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要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养名师、打造队伍的理念,顶层设计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师资队伍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对照行业标准和本专业教学要求,以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强团队双师培养,加大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引进,促进双师结构的优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本专业配置26名教师。
师资类型 人数 学历要求 专业资格要求 备注
专业带头人 1 本科及以上 高级讲师 双师型教师
骨干教师 3 本科及以上 高级讲师或讲师 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 13 本科及以上 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 双师型教师
兼职教师 6 本科及以上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注:“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配备表
序号 实训室实训基地名称 功能 面积、设备、台套
配置基本要求
备注
1 测量基础实训基地 能进行水准仪、全站仪、GPS的使用操作训练;高程、角度、距离测量以及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具备DS3水准仪50套,2″全站仪30套,J2经纬仪30套,GPS两套 满足3个班同时实训
2 工程测量实训基地 能进行铁道路基轨道施工测量放样、变形观测。 面积约250平方米,具备具备DS3水准仪30套,2″全站仪35套,GPS两套 满足2个班同时实训
3 控制测量实训基地 能进行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 面积约800平方米,具备具备DS3水准仪30套,电子水准仪9套、2″全站仪35套,GPS两套 满足2个班同时实训
4 数字化测图实训室 能进行CASS软件数据处理及成图 面积约100平米,电脑5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满足1个班实训
5 桥梁模型实训室 能进行桥梁工程识图实训 面积约100平米,具备各种桥梁模型30套 满足1个班实训
2.校外实训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合作企业名称 实训活动内容 备注
1 山西省天晟测绘检测公司 中铁三局集团 高铁精调精测实训
铁路施工测量实训
控制网复测
满足50人实训
2 中铁三局六公司测绘公司 中铁三局集团 高铁精调精测实训
铁路施工测量实训
控制网复测
满足50人实训
3 祁县测绘公司 民营企业 地形测绘、地籍测量 满足40人实训
3.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变形监测、地籍测量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满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4.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教室配备多媒体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工程测量规范、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高速铁路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合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公共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文、历史课程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信息技术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主要采用指导法、练习法、讲解法、示范法。
专业课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测量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专业岗位要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测量、GPS测量技术主要采用讲授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数字化测图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土建工程CAD、土木工程识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BIM测量技术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进行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这里的教学评价主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的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应以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要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与爱护设备工具、保护环境等意识和观念的树立。
1.过程性评价
(1)出勤:全勤满分,缺勤根据学期课程课时数量制订细则。如缺勤1次扣1分或2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出勤分扣完为止。如出勤次数超过全学期上课次数的1/3,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2)课后作业
每学期至少全部学生作业批阅5次,每次作业批改按A、B、C三个等级评价。5次作业中5A为满分,有一个B扣1分,有一个C分扣1.5分。
(3)课堂提问和讨论(包括课堂表现、实训过程表现)每学期老师对每个同学至少记录3次,用A、B、C标记。全A满分,有一个B扣1分,有一个C扣2分。
(4)课堂训练
结合课程内容,以技能、任务等单项实训项目进行训练,撰写相关分析报
告等内容。每学期课堂训练不少于3次,以3次为例,每次报告按百分制赋分。3次平均分权重即为该项目评价分值。
(5)课程类型不同,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规律可添加评价项目。
2.结果性评价
(1)理论考试
每门课应结合课程性质、课堂内容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提出考试题型和各种题型的比重,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计算题、小论文、作文等,进行百分制考核。
(2)实践考核
所有实践考核以实训任务为依托,以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为考核依据。如对实践过程的表现与贡献,实践成果等进行考核,并要有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可从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素质培养、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操行评价
操行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进行,按照学校校规校纪,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随时记录,作为毕业考核内容。
(4)岗位实习的考核
本专业应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组织的考核组,结合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能力和完成任务以及企业文化认同等情况进行考核,结合专业设计详细的岗位实习考核方案。
(六)质量管理
1.健全教学组织管理机构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本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主任委员,委员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熟悉教学工作的教学骨干、企业能工巧匠(最少2人)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校长领导下对本专业教学及其管理,教学改革措施,有关本专业建设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本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推进教学改革。每学期最少召开一次会议。
(2)教学督导
在学校督导机构的领导下,成立本专业的督导组,一般由3人组成,督导
组成员一般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本专业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其他专项问题提出建议性意见和建议。
(3)教研组(专业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进行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风教风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都是以铁道工程系为依托贯彻落实的。专业教研组由本专业的全体教师组成。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及教研管理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
(3)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4)校企合作制度
(5)招生就业管理制度
(6)学生管理及德育制度
3.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1)专业教学周例会
每周召开次本专业教学例会制度,教学例会负责布置教学工作,及时通报和研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本专业教学有序进行,负责传达学校有关精神,落实学校有关任务。
(2)教师相互听课
专业老师要相互听课,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互相听课,可以切磋教学技艺,相互提升教师水平,每位老师每学年必须相互听课10次以上。
(3)学生评教
每学期中,以专业为单位,选取部分学生、课代表和学生干部,举行学期座谈会,给学生以畅通的反馈本专业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使本专业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学生可随时应立用多种手段反馈信息。
建立信息员周反馈机制,本专业每个班选举一位信息员,将每位老师每节课上课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每周定期上交反馈信息表。
每学期期末,以班为单位,给每位代课老师填写代课老师评分表,对代课老师任课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教学检查
一个学期中,本专业安排不少于3次的集中教学检查。教学情况的检查工
作贯穿始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注意归纳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者在日常教学检查中的预见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
(5)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建立专业的常态化全员全部内容诊断与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十、本专业学生毕业条件
项目 毕业条件具体说明
理论考试考查课  合格
岗位实习成绩 合格
实习报告(总结) 合格
学生操行鉴定  合格
技能资格证书 建议至少取得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机电技术应用(3年)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电技术应用(66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1.对应行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企业
2.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主要岗位类别
1 机电设备操作 机修钳工
装配钳工
维修电工
工具钳工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3 机电设备与产品维修 机电产品维修
4 自动生产线制造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5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6 设备管理员 营销员、装配钳工
机修钳工、维修电工
机电产品营销
7 营销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量夹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
3.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4.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
(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完成维护报告。
(2)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见故障诊断,完成故障诊断报告。
(3)能对机电产品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5.专业(技能)方向——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1)能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常规维护,完成维护报告。
(2)能及时准确地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常见故障诊断,完成故障诊断报告。
(3)能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4)能读懂较复杂程序,能设计简单程序。
6.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营销
(1)了解机电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2)能进行一般机电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
(3)能对机电设备进行简单的安装、调试、维修。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1门,专业技能核心课11门,专业技能方向课8门,选修课5门。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解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
1. 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心理健康观念,能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等。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8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 72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44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与体能素质,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与综合职业能力。 180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力和道德情感,丰富生活经验,开发创造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72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2
2. 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和电子线路图。 180
2 机械制图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机械图样和简单装配图,能查阅公差配合表,能使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72
3 机械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了解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了解常见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方法,熟悉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 72
4 气动与液压传动 了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了解常用气动元件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理解速度控制、方向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回路的作用以及在机电设备中的各种具体应用。会阅读液压和气动系统图,会根据液压和气动系统图和施工要求正确连接和调试液压和气动系统。 144
5 传感器应用技术 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和实际应用,了解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了解常用传感器进行误差分析。 108
6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了解PLC编程与接口技术,了解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结构和特性,掌握常用小型PLC(60点以内)的I/O分配及指令,会使用编程软件,会根据需要编写简单的PLC应用程序,能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 144
7 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使用规范,能对常用低压电器进行安装及性能检测;理解常用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并能完成其线路安装;能根据故障现象、电路图,运用万用表检测常用普通机床的常见电气故障,并能修复故障。 72
8 钳工技能实训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常用工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72
9 电工技能实训 掌握维修电工常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室内线路的安装,能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能对各种常用电机进行拆装与维修,能对常用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进行安装与维修,能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安装。 108
10 电子技能实训 掌握焊接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子线路调试与检测基础,能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有关线路进行调试与检测,会依照电子线路原理图安装线路,会用仪器测量有关参数。 144
11 机械拆装技能
实训
了解车床典型部件的拆装及测绘、调试检验,熟悉机床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装配关系,能正确使用各种常用工具和量具,能对各机床机构、总成、机件进行拆装测绘,掌握各机构装置机件名称、作用和结构特点,会判断、分析、处理机械的常见故障,掌握机床装配后的调试及其故障排除方法。 72
(2)专业(技能)方向课
a.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掌握较复杂的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运用工具熟练对机电设备的机械部分进行组装,能识读电气原理图或接线图及气路原理图,能对电气控制线路及气路进行连接与调试,能读懂较复杂的控制程序,能设计简单的PLC程序使系统正常运行,能排除系统的机械及电气故障。 144
2 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 了解通用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参数、应用特点和工作过程,了解通用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通用机电设备的操作方法,会正确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通用机电设备。 144
b.机电产品维修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典型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了解典型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能阅读各类机床操作、调整、维修说明书及技术资料,会使用机床电气维修常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能分析并排除典型机床电路常见电气故障。 144
2 机电产品的安装与调试 了解机电设备的组成与结构,理解机电设备机械传动的常用控制方式,能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机械装配与检测,能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能进行气动与液压系统回路连接,初步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调试方法。 144
c.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 理解自动化生产线机械传动的常用控制方式,能进行典型生产线的机械装配与检测,能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能进行气动与液压系统回路连接,初步掌握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方法。 144
2 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 了解一般装配生产线的运行要求,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传动方式,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组织管理,能进行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管理与日常维护。 144
d.机电产品营销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机电产品营销 掌握机电产品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实用的机电产品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从事机电产品营销职业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具备适应企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44
2 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 了解工业产品的售后服务规定,熟悉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内容及程序,能与用户签订产品验收书和售后服务合同,能进行机电产品技术培训安排和维修安排,熟悉典型机电产品零配件的选型与配送。 144
3.综合实训
(1)根据本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综合实训,以机电技术应用的综合项目方式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证书。
(2)由企业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对应岗位现场操作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学生安全与日常管理。聘请本专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实践进行全面的指导,校内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综合实训成绩的汇总等。
综合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师傅、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多方面的学生综合实训考核体系。
4.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 环节。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时间安排
1. 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1周为28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其中岗位实习时间约为六个月。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中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2.教学环节分配表
    教学
  活动
 学期
入学
教育
综合
实训
岗位
实习
毕业
教育
机动周 考试周 教学
周数
学期
总周数
备注
1         1 18 20  
        1 1 18 20  
        1 1 18 20  
  1       1 18 20  
  1       1 18 20  
            6个月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计划总
 
 
 
 
 
 
 
 
 
 
 
 
 
 
 
 
 
 
 
 
 
 
 
 
 
 
 
 
 
说明: 1.  除岗位实习周学时为30学时外,其余周学时为28学时;
2. 总学时3240,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1044,约占总学时的1/3。
3. 理论学时1208,实践性教学学时2032,占总学时数62.7%。
九、实施保障
1. 师资队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需配备教师26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0人,助理讲师11人,专业带头人2人,“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行业企业经历教师7人,高级工、技师、工程师6人。
围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建设内容,按照引进、培养、聘请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加大引进: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提高整体实力。
着力培养:制定并落实机电技术应用专任教师轮流定岗实践计划。培养骨干教师到合作单位、高职院校、专业团体学习或兼职研发项目。
2. 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专业教室配备有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等,可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并实施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了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校内实训室包括:钳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和传感器实训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PLC与变频器应用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通用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实训室、机电设备管理与营销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建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每个实训室配备专职实训室管理人员1人,专职实训教师2-3人,能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等多重功能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应具备提供开展电工、钳工、电气设备安装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能够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提供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3.教学资源
教学选材:学校以市场为需求,学校根据企业反馈紧跟市场需求,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跟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选用教材。
图书文献:根据本专业开设课程计划,配备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以提供学生查阅,提高其知识面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眼界,从而辅助提高其专业技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配备与本专业相关的视频、音频素材、教学课件、校本教材、校本实训指导书、数字化教学案例库、应用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使得教学过程形式多样话,进一步丰富内容,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
4.教学方法
依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所有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岗位需求,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要求,主要开展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课程教学方法。
5.学习评价
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监控体系,实行“行业—学生—学校—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学生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家长问卷等调查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等形式,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形成以学生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教学实践活动、阶段测验、终结性评价等内容,体现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业考核评价是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形成性考核占30-50%(根据课程性质选择权重),终结性考核占50-70%(根据课程性质选择权重)。课程性质及目标要求的不同比例可做适当调整。
操行评定主要由班主任进行,按照学校“四色文化”建设设定指标,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随时记录;岗位实习评价由实习单位进行,在每个岗位或部门实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定;毕业考试选择核心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
除岗位实习设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外,其他每个考评价模块满分为100分。
6. 质量管理
(1)学校层面
学校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日巡课、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系部层面
系部依照学校教学标准要求和专业课程标准,组织组内教师定期开展教学听课互评,教学教改研讨等活动,每学期1-2次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室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严明教学工作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
3.教师层面
任课教师根据所承担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充分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整理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缺点和机遇,因材施教后,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定期进行每单元的测验与反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时更新的形成性评价来促成更好的终结性评价,并实现理想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形成阶段性实时管控的任课教师课堂内教学质量管理规范。
4.学生层面
招生就业科牵头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1.课程学习成绩要求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有考试课和考查课应考核合格,达到培养规格中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2)岗位实习需完成规定的学时要求,且鉴定合格。
(3)“专业技能考核”成绩需合格。
2.其它要求
(1)社会实践:实践报告评定为“合格”。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应考核合格。
(3)操行评定需达到合格以上。
(4)建议至少取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计算机应用(3年)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计算机应用(71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 计算机操作员 办公自动化
2 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应用系统维护员 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计算机信息管理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个以上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4)具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5)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具有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能力。
(7)具有使用数据库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9)具有计算机的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3.专业(技能)方向——办公自动化
(1)具有熟练的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能力。
(2)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电子商务营销技能。
4.专业(技能)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
(1)掌握专业排版的工艺流程,具有专业的编辑、排版、印刷操作的能力。
(2)掌握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图文混排及设计能力。
(3)掌握大中型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具有设计和实现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的能力。
(4)掌握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进行信息化过程的规划、管理、控制、评价等工作的能力。
(5)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单机、局域网、广域网安全防护的相关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计算机录入技术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图形图像处理 多媒体制作 计算机编程基础 数据库应用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页设计与制作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1门,专业技能核心课8门,专业技能方向课10门,选修课7门。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解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內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技能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计算机录入技术 了解计算机信息领域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的基本录入方法,掌握准确、快速的中、英文盲打、听打录入技能,并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熟悉语音、手写和其他外国语言文字的录入方法 144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配装计算机,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常用应用软件及简单网络应用工作流程,掌握个人计算机的硬件拆装、软件安装、外设连接与配置,能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硬件简单故障 108
3 图形图像处理 了解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的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熟悉不同类型图形图像处理业务的规范要求与表现手法,掌握应用平面设计主流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相关技能,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等业务应用 144
4 多媒体制作 了解多媒体制作的知识,理解动画形成原理与多媒体制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二维动画元素绘制、动画编辑、多媒体素材处理、打包集成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二维动画设计和多媒体制作主流软件进行简单的动画设计和多媒体素材合成 144
5 计算机编程基础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类型、表达式、逻辑关系、流程控制等知识,熟悉计算机编程从需求分析到软件发布的业务流程,掌握可视化程序界面设计、数据库连接、多媒体与网络应用等编程方法,能使用编程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程序 180
6 数据库应用基础 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主流数据库系统安装、数据库创建、数据访问及修改、设计窗体、备份与还原、安全管理、数据连接等相关技能,熟悉SQL查询语言的基本语法与应用,能使用数据库工具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108
7 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108
8 网页设计与制作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108
 
2.专业(技能)方向课
方向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办公自动化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了解办公信息领域中常用设备的性能、产品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主流办公设备产品(如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投影机、碎纸机、装订机等)的选用、安装、使用及维护技能,能运用办公设备从事业务工作并进行简单维护 72
办公软件应用 了解不同平台计算机办公常用软件的应用,掌握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不同的设备上进行文字编辑、数据分析、幻灯片制作、数据库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能使用主流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办公处理 108
文书与档案管理 了解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与一般知识,熟悉常见办公文书的种类、体式与稿本、形成与处理、整理与归档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检索、电子档案存储与管理等知识,具备办公文字与档案管理等基础能力 72
电子商务应用 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熟悉商务活动中的网络营销与物流管理等业务规范和电子商务流程,掌握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等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技能,能应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营销 72
信息安全 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理解信息安全规范及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原理与防御机制,掌握单机和网络病毒防范、安全漏洞修复、数据保护、攻击防御、安全策略编制、计算机主流设备日常维护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技能 72
计算机信息管理 美术设计基础 了解美术常识、图形基础、字体风格美化、色彩表现、美术的表现形式等基础知识,掌握宣传画册、报纸、杂志、图书等各种排版中字体、图形、色彩的运用和修饰等操作要领 72
排版技术基础与应用 了解计算机排版种类、印刷用字和符号、排版工艺流程,熟悉图书、期刊、报纸、公文、商标、广告、表格等出版物和印刷品的版式特点、排版规则、排版注意事项、版面设计等知识,掌握版式设计、创意及处理的基础技能以及相关应用 108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了解信息化与组织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理解信息化的规划、组织、管理、控制与评价管理机制,掌握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知识和技能 72
数据库高级应用 熟悉中、大型数据库的设计、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更新和查询记录、SQL查询语言、视图和索引、用户自定义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管理数据库安全、备份和还原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等相关技能,掌握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技能 72
图文排版 了解专业图文排版的工艺流程、排版规则、版式设计等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图、文混排软件,掌握图形绘制、对象填充、文本编排、特效设备、对象组织、位图的修饰等操作,能进行专业的图、文混排与版式设计 72
 
3.综合实训
(1)根据本校的教学要求在2-5学期机动周内灵活安排综合实训,以计算机应用的综合项目方式进行;技能考证按相关部门要求完成。
(2)由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教师或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综合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师傅、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多方面的学生综合实训考核体系。
4.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实习考试)。周学时为28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240;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集中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70%。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岗位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根据专业实际,或分阶段安排。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设置中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
初中起点(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明细表
 
说明:1除岗位实习周学时为30学时外,其余周学时为28学时;
2总学时3240,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1080,占总学时的1/3。
3理论学时988,实践性教学学时2252,占总学时数70%。
九、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本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需本科以上,配备教师12名,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不低于40%;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有1位以上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训内容 设备名称 设备主要功能
(技术参数与要求)
数量(台套) 备注
1 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公共基础课
信息技术
专业技能核心课:
常用工具软件
计算机录入技术
计算机编程基础
数据库应用基础
图形图像处理
多媒体制作
网页设计与制
办公自动化专(技能)方向课:
办公软件应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技能)方向课:
数据库高级应用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排版技术基础与应用
图文排版
 
学生用计算机 CPU:≥主流多核 40 相同设施的实训室共5个
内存:≥2GB
硬盘:≥250GB
集成显卡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网卡:≥1个
支持网络同传和硬盘保护
可选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
耳机,麦克风
教师用计算机 同上 1
软件 桌面操作系统 适量
Office办公软件
常用工具软件
计算机编程软件
数据库软件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多媒体制作软件
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
中英文打字测试软件
电子商务应用软件
专业排版软件
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影音编辑合成软件
虚拟机及相关系统镜像文件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训内容 设备名称 设备主要功能
(技术参数与要求)
数量(台套) 备注
2 微机功能实训室 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应用基(网络与硬件部分)
专业技能核心课:
常用工具软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专(技能)方向课: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电子商务应用
信息安全
教师用计算机 CPU:≥主流多核 1  
内存:≥1GB
硬盘:≥100GB
集成显卡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网卡:≥1个
计算机套件 CPU,内存,主板,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机箱,键盘,鼠标 41 含教师用一套
计算机构架与市场主流机型相适应
网络配件 交换机16口 1  
家用无线路由器(WAN×1,LAN×4,AP) 11  
RJ-45网线 60  
计算机外设 扫描仪 4  
打印机或复印机 4  
工具 带磁性的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 41 含教师用一套
尖嘴钳,偏口钳
软件 桌面操作系统 适量  
Office办公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
常用工具软件
防病毒和桌面防火墙软件
虚拟机及相关系统镜像文件
2     视频展示台 变焦≥100倍 1  
亮度分解力≥400TV线
检测维修实训台 一体机预装界Windows主流操作系统及检测软件    
8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计算机应用专业认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计算机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岗位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根据计算机专业开设课程计划,配备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以提供学生查阅,提高其知识面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眼界,从而辅助提高其专业技能,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应用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做到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此外学校配备5个基础实训室,1个微机功能实训室,以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提升。
 
(四)教学方法
依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所有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岗位需求,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要求,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应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课程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岗位实习评价
岗位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层面
学校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日巡课、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系部层面
系部依照学校教学标准要求和专业课程标准,组织组内教师定期开展教学听课互评,教学教改研讨等活动,每学期1-2次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室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严明教学工作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
3.教师层面
任课教师根据所承担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充分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整理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缺点和机遇,因材施教后,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定期进行每单元的测验与反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时更新的形成性评价来促成更好的终结性评价,并实现理想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形成阶段性实时管控的任课教师课堂内教学质量管理规范。
4.学生层面
招生就业科牵头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本专业学生毕业条件
项目 毕业条件具体说明
考试考查课 成绩合格
岗位实习成绩 合格
实习报告(总结) 合格以上
学生操行鉴定 合格以上
职业技能证书 建议具备1个以上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筑工程检测(3年制)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建筑工程检测(640303)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建筑工程检测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主要面向铁路、公路及其他基本建设行业的施工部门,能胜任土建工程中的工程试验、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控制等工作,以及检测站或试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工程监理及试验技术指导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检测技术保障。
序号 所属专业
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
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
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1 土木建筑大类64 土建施工类6403 土木工程建筑业E48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02-21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 检测师、助理检测师、施工员、质量员
2 房屋建筑业E47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02-21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 检测师、助理检测师、施工员、质量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1.掌握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完成实际检测任务;
2.掌握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3.掌握试验检测仪器工作原理及构成;
4.能通过建筑工程检测工程试验检测评定工程的质量,并能对其质量进行有效调整;
5.能够熟悉计量认证相关法律法规,并且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工作;
6.能够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选用,熟练运用相关的换算;
7.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
8.具有排除简单试验检测仪器故障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规章制度;
(2)具有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3)具备基本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节能环保的意识;
(4)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质量意识,有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5)具备人际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安全文明生产;
(8)具有适应本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心理素质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
(9)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知识
(1)能够掌握认读各项国家、铁路、公路、房建等土建工程相关试验与检测的规范要求;
(2)能够掌握铁路、公路、房建等建筑行业相关试验与检测的专业知识;
(3)能够根据规范选择试验检测项目所要求的检测方法与试验仪器,并能正确操作;
(4)能够掌握采集、保管样品的方法;
(5)掌握各项检测项目的检测过程以及相关计算和校核方法;
(6)能够排除简单试验检测仪器故障;
(7)掌握土建施工过程常用建筑材料种类、组成成分、技术性能及用途的基本知识;
(8)学会运用计算机整理各种记录文档;
(9)学会法定计量单位的选用及相关的换算;
(10)掌握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1)能够从事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12)掌握试验检测仪器工作原理及构造,能完成试验仪器保养和维修;
(13)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14)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与工作环境的能力。
3. 能力
(1)掌握现场取样与保管样品方法;
(2)能够正确填写测量记录并处理数据;
(3)能够正确操作仪器并对仪器进行简单维护;
(4)学会对简单仪器的校核;
(5)能够制定项目检测计划;
(6)熟悉检测项目的标准和检测方法;
(7)理解检测用仪器的参数的含义;
(8)能够分析所测数据是否异常;
(9)能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处置;
(10)能够按照规范要求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仪器设备;
(11)能够及时准确反馈测量发现的异常;
(12)保持仪器、工具与材料齐全整洁完好;
(13)保持工作场地整洁有序;
 
 
六、课程设置
 
 
 
 
 
 
 
 
 
 
 
 
 
 
工程识图 工程试验基础 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概论 高性能混凝土 试验室建设与管理 施工安全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1门,专业核心课程7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5门,选修课7门。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同学们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內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 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1 工程识图
 
本课程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基本体的投影、轴测投影、组合体的投影、工程图样表达、铁路线路工程图识读铁路桥梁工程图识读、铁路涵洞工程图识读、铁路隧道工程图识读等。 144
2  
工程试验基础
 
本课程内容了解工程试验的研究对象,熟悉数字修约方法和分类;掌握数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抽样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08
3 工程材料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程材料分类;各种材料的用途、存储;并能熟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历史;,掌握砂子、石子、混凝土、水泥、砂浆、砖、建筑钢材等各种材料的成分、技术指标、储存及应用;掌握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质。 144
4 土木工程概论
 
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的类型,了解土木工程的内涵和发展简史、建设与使用和我国建设法规简介。了解土木工程的要素、条件、物资基础,了解其发展历史;掌握构筑物的种类、名称及其组成,懂得各类工程对象;掌握土木工程的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 144
5 高性能混凝土
 
通过《高性能混凝土》课程的学习,了解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类别,掌握其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掌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方法及应用,掌握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了解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检验。 216
6 试验室建设与管理
 
通过《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课程的学习,了解工地试验室的重要作用,掌握试验室的组建规程、工地标准化试验室的结构组成、各试验室的职能、管理制度、组织框架结构。掌握建筑工程检测试验设备基本分类构造,熟悉试验设备的管理流程。 108
7 施工安全
 
通过《施工安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具有对建筑施工过程的各个分布分项环节进行较严格的安全控制能力。 144
 
 
2.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1 工程材料性能试验与检测
 
通过《工程材料性能试验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各种材料性能检测的设备使用;掌握材料检测流程及成果评定方法。会保养和维修试验仪器设备;会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在试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 72
2 混凝土性能试验与检测
 
通过《混凝土性能试验与检测》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材料要求及检测方法,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方法。会填写试验记录,会进行数据处理,会根据可以数据查找原因;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144
3 现场检测
 
通过《现场检测》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现场检测的环境、检测类型、仪器设备、检测标准、技术指标、检测方法。会填写试验记录,会进行数据处理,会根据可以数据查找原因;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72
4 土工试验
 
通过《土工试验》课程的学习,熟悉土工试验与检测技术分类及标准,掌握土工试验与检测的方法。会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在试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72
5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
 
通过《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熟悉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分类,掌握公路工程检测流程及质量评定标准。 72
 
3.实训
(1)根据本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以建筑工程检测应用的综合项目方式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证书。
(2)由企业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对应岗位现场操作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学生安全与日常管理。聘请本专业兼职教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实践进行全面的指导,校内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实训成绩的汇总等。
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师傅、实训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多方面的学生实训考核体系。
4.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 环节。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学时安排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实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28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240学时;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集中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强化实训环节。加强实训教学,实训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67%。积极推行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根据专业实际,或分阶段安排。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设置中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2%。
初中起点(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建筑工程检测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明细表
说明: 1.除岗位实习周学时为30学时外,其余周学时为28学时。
2.总学时3240,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1080,占总学时的1/3。
3.理论学时1080,实训教学学时2160,占总学时数67%。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本专业要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养名师、打造队伍的理念,顶层设计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师资队伍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对照行业标准和本专业教学要求,以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强团队素质培养,加大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引进,促进双师结构的优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本专业配置23名教师。
专业教师配备明细表
师资类型 现有人数 学历要求 专业资格要求 备注
专业带头人 1 本科及以上 高级讲师 双师型教师
骨干教师 4 本科及以上 高级讲师或讲师 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 14 本科及以上 具有相应专业教师资格证 双师型教师
兼职教师 4 本科及以上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注:“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实训室(按40人的教学班配置)
 
 
 
 
 
 
 
 
 
 
 
 
主要设施设备数量表
名称 主要设备、工具、软件 数量要求(单位) 开设的主要
实训项目
对应主要课程
粗细骨料
实训室
粗细骨料实验台 20套 筛分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堆积密度与松散密度试验,集料坚固性试验,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 工程试验基础、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材料性能试验与检测、混凝土性能试验与检测、土工试验
粗细骨料标准套筛 5套
液体天平、容量瓶、各种电子秤 10台
容量筒、漏头斗 4台
压碎仪、针片状规准仪 5台
浅盘 20台
钢筋
实训室
万能试验机 2套 钢筋拉伸试验,钢筋抗弯试验 工程试验基础、工程材料
钢筋打点机 2套
水泥
实训室
负压筛析仪 3套 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等的细度试验,水泥强度抗压与抗拆试验,水泥标准用水量试验,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试验,水泥安定性 工程试验基础、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材料性能试验与检测、混凝土性能试验与检测、现场检测技术
养护箱 2台
水泥胶砂搅拌 3套
水泥净浆搅拌机 3套
振实台 2台
流动度仪 2台
膨胀仪 2台
烧失量仪 4台
比表面积 6台
恒温水浴 1台
土工
实训室
液塑限试验机 5套 土筛分试验,土击性试验,土密度与容重试验,土渗透性试验,土压缩性试验,土承载力试验,土抗剪强度试验,路基路面现场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 工程试验基础、工程材料、现场检测技术、土工试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
Evd 5套
K30 5套
动力触探仪 5套
锚杆拉拔仪 5套
回弹仪 3台
击实机 3台
电热烘箱 4台
灌砂法容重测定仪 3套
渗透仪 5台
固结仪 1台
直剪仪 1台
标准土筛 3套
混凝土
实训室
混凝土抗压机 2个 混凝土强度试验,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砼耐久性试验
工程试验基础、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材料性能试验与检测、混凝土性能试验与检测、现场检测技术、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
混凝土搅拌台 2个
坍落度筒 5套
凝结时间测定仪 2台
含气量仪 2台
压力泌水仪 1台
抗冻仪 1台
静弹模量试验仪 1台
抗渗仪 1台
砂浆搅拌机 1台
砂浆稠度仪 1台
砂浆分层度仪 2台
L型流动仪 1台
 
2. 校外实训基地配置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本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和实训资源,具有一定规律,且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学生直接参加校外生产和实际工作的重要训练场所。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育特色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岗位实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搭建平台。
校外实训基地明细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合作单位(企业)名称 实训实习内容
1 检测实训基地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现场检测实训
土工检测实训
2 检测实训基地 中铁三局天昇测绘公司  现场检测实训
原材料检测实训
混凝土检测实训
3 检测实训基地 中铁三局建安公司 原材检测实训
混凝土检测实训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文、历史课程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信息技术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主要采用指导法、练习法、讲解法、示范法。
2.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建筑工程检测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专业岗位要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本业职业岗位工作,成为岗位熟练工作人员,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以知识训练和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相结合,主要采用以下相应的教学方法。土木工程概论、施工安全、工程识图主要采用讲授法、电教法、案例教学法;工程试验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采用讲授法;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材料等难以理解的课程,则采用电教法、演示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要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与专业岗位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相应的教学方法。土工试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工程材料性能试验与检测、混凝土性能试验与检测、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采用电教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演示法。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这里的教学评价主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的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应以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要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与爱护设备工具、保护环境等意识和观念的树立。
1.过程性评价
(1)出勤:全勤满分,缺勤根据学期课程课时数量制订细则。如缺勤1次扣1分或2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出勤分扣完为止。如出勤次数超过全学期上课次数的1/3,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2)课后作业
每学期至少全部学生作业批阅5次,每次作业批改按A、B、C三个等级评价。5次作业中5A为满分,有一个B扣1分,有一个C分扣1.5分。
(3)课堂提问和讨论(包括课堂表现、实训过程表现)每学期老师对每个同学至少记录3次,用A、B、C标记。全A满分,有一个B扣1分,有一个C扣2分。
(4)课堂训练
结合课程内容,以技能、任务等单项实训项目进行训练,撰写相关分析报
告等内容。每学期课堂训练不少于3次,以3次为例,每次报告按百分制赋分。3次平均分权重即为该项目评价分值。
(5)课程类型不同,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规律可添加评价项目。
2.结果性评价
(1)理论考试
每门课应结合课程性质、课堂内容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提出考试题型和各种题型的比重,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计算题、小论文、作文等,进行百分制考核。
(2)实践考核
所有实践考核以实训任务为依托,以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为考核依据。如对实践过程的表现与贡献,实践成果等进行考核,并要有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可从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素质培养、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操行评价
操行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进行,按照学校校规校纪,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随时记录,作为毕业考核内容。
(4)岗位实习的考核
本专业应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组织的考核组,结合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能力和完成任务以及企业文化认同等情况进行考核,结合专业设计详细的岗位实习考核方案。
(六)质量管理
1.健全教学组织管理机构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本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任主任委员,委员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熟悉教学工作的教学骨干、企业能工巧匠(最少2人)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校长领导下对本专业教学及其管理,教学改革措施,有关本专业建设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本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推进教学改革。每学期最少召开一次会议。
(2)教学督导
在学校督导机构的领导下,成立本专业的督导组,一般由3人组成,督导
组成员一般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本专业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其他专项问题提出建议性意见和建议。
(3)教研组(专业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进行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风教风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都是以系为依托贯彻落实的。专业教研组由本专业的全体教师组成。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及教研管理制度
(2)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
(3)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4)校企合作制度
(5)招生就业管理制度
(6)学生管理及德育制度
3.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1)专业教学周例会
每周召开次本专业教学例会制度,教学例会负责布置教学工作,及时通报和研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本专业教学有序进行,负责传达学校有关精神,落实学校有关任务。
(2)教师相互听课
专业老师要相互听课,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互相听课,可以切磋教学技艺,相互提升教师水平,每位老师每学年必须相互听课10次以上。
(3)学生评教
每学期中,以专业为单位,选取部分学生、课代表和学生干部,举行学期座谈会,给学生以畅通的反馈本专业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使本专业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学生可随时应立用多种手段反馈信息。
建立信息员周反馈机制,本专业每个班选举一位信息员,将每位老师每节课上课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每周定期上交反馈信息表。
每学期期末,以班为单位,给每位代课老师填写代课老师评分表,对代课老师任课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教学检查
一个学期中,本专业安排不少于3次的集中教学检查。教学情况的检查工
作贯穿始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注意归纳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者在日常教学检查中的预见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
(5)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建立专业的常态化全员全部内容诊断与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项目 毕业条件具体说明
理论考查考试 合格
岗位实习成绩 合格
实习报告(总结) 合格
学生操行鉴定 合格
技能资格证书 建议至少取得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